达州日报社
您所在的位置 >首页 > 荣誉表彰 >

来,听“老游”谈心

更新:2022-05-06 10:17  来源:


来,听“老游”谈心

     —记达州日报社“四心”作风问题教育整顿先进典型人物游中军

 

提到孙伟,大家瞬间就会想到是照相照得特“巴适”的那个人;谈到胡杨,大家立马又会想起是全年无休的那个“可怜”记者;但说到游中军,很多人都会摇头表示不熟悉。确实,达州日报社有近400名员工,“要出名”真的很难。不过,只要是办公室灯坏了、电梯抖动了、厕所下水道堵了、食堂菜又咸了、外地回来要报备了……所有人都会第一时间拿出手机,呼叫那个老实负责堪称万能的达州日报社大管家“老游”。“老游”名叫游中军,十年来,兢兢业业的他在舞台后无人处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“俯首甘为孺子牛”这句话的含义。

 


“我是普通人,也有委屈的时候”

 

老游今年53岁,身材结实皮肤黝黑,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人绝对是个老好人。十年来,他一直在达州日报社物业管理部工作,是该部门的负责人。“我们这部门主要工作分三大块:疫情防控、节能减排、安全生产。”老游告诉记者,他们不仅要服务报社机关,还要对青鸟印务有限公司、515艺术创窟等地负责。谈到具体工作,老游笑了笑,表示自己就是一个“大管家”,每天重复做着各种杂事、琐事和烦恼事。

达州人都知道,我市的疫情防控工作一直抓得严做得好。达州日报社党委也深知此项工作的重要性,明确要求必须守住疫情防控的底线,确保报社工作环境和职工的安全。“疫情防控这块,主要是我们部门在负责。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家,我每天一大早就会关注最新的疫情消息,在网上搜一遍全国哪些地方被划为了中高风险区。”老游说,2月23日早上8点,正在报社大门口检查人员进出扫码的他,发现“职工返达登记表”上,有一位报社职工是2月18日从成都返回的达州,而2月22日晚上其在成都的居所被确定为中风险区。“见状,我立马给该职工打去电话,并与其达州居住地所属社区取得联系,同时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。”老游回忆,经过反复沟通核实,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、单位、社区以及其本人的共同协调与推动下,该名职工及其家人顺利进入指定的疫情隔离场地度过了隔离阶段,杜绝了发生疫情传播的风险。

对于疫情防控这块,老游是每天做得多、说得多、受气也最多的那个人。“3月中下旬,我们在例行检查过程中,发现报社机关大院内的一些住户和部分公司人员没有核酸检测证明。按照规定,没有证明我们是不让进门的。开始时,那部分人态度生硬,不愿意马上去进行核酸检测,并且言语上也不太客气。不过,经过我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,这些问题最终得到圆满解决。”老游表示:“我也是个普通人,面对别人言语上的攻击,别人的不理解,说实话我心里很委屈。不过,委屈归委屈,在制度面前,我从未想过放低要求,更不会后退半步。”

 

“十年来,我没辜负党委的信任”

 

老游是一名党员,谈到自己的这个身份,他立马嘴角上扬,满眼的骄傲。

“我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,因为像换电灯泡、通下水道、安全巡逻等真的是每个人都能干,我感觉我每天都很忙,电话响不停,但一天下来,却又觉得自己没有干啥事一样。”对于自己的工作,老游坦言,他知道每个岗位都有岗位的定位,而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耐心、细心和恒心做好每一件小事,为大家提供安全可靠、干净放心的工作环境。

老游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去年夏天,报社机关大院的下水道堵了,将临街商户的门市淹没。老游接到电话后,立马来到门市查看,并联系了相关部门。“由于是老旧小区,没有之前的污水管网资料,所以查找堵点相当困难,我们凭借多年实战经验,整整找了3天才找到地方。找到堵点后,日夜不停地奋战了半个月才全面解决好这个问题。”老游开玩笑说,那半个月,他天天与粪共舞,全身臭烘烘,回家妻子都嫌弃。

2018年10月8日,报社食堂正式开业,这结束了职工们中午吃路边摊的历史,是一项皆大欢喜的事。食堂这块,也归老游的部门管。为了大家吃好、吃饱、吃得干净,老游真是操碎了心。他不仅每周要关注下周的菜谱,还要关心大家的口味。对大部分人都不喜欢的菜,会及时与食堂主厨沟通,换下菜品。此外,更要关心职工饭卡补办、余额是否正确等问题。“有个职工,饭卡都补办7次了,每次他找我我就知道是他饭卡又掉了。”老游笑着说,在工作和生活中,大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,但只要是他能够帮得上忙的,他都乐意帮助。毕竟赠人玫瑰,手留余香。

“我在这个岗位上干了整整十年,在接受采访的前一晚,我仔细回想了这些年来我的工作。坦白说,我很满意自己的表现,我没有辜负报社党委对我的信任。这次报社将我列为“四心”作风问题教育整顿活动的正面典型人物,对我是一种肯定,更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。”说完这句话,老游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,将目光转移到了自己的党徽上……